项目进展

《新型电力系统技术路线展望》报告发布

2024年9月13日,在能源基金会的支持下,由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主办、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承办的《新型电力系统技术路线展望》报告发布会顺利召开。二十余名业界专家出席会议,并就报告提出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和未来发展路径展开深入探讨。


参会专家合影(图片来源: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

构建适合中国国情、具有更强新能源消纳能力的新型电力系统,是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当务之急。作为《中国碳中和技术路线展望》系列报告之一,《新型电力系统技术路线展望》分析了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内涵和特征,指出了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展望了碳中和目标下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目标和路径,并对未来需要集中突破的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进行分析和预测。该报告由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联合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系、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等十余家研究机构团队共同编写。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新型电力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电机系长聘副教授张宁代表研究团队发布报告(图片来源: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

报告提出,2021年-2030年将是中国的碳达峰期及平台期,风电与光伏电量占比快速提升至30%以上;煤电容量小幅提升;以煤电、水电、气电为主的电力系统提供高度的灵活性。2030年-2050年将是中国的快速减排期,风光电量占比将达到60%以上;煤电通过“保容减量”向支撑性调节性电源定位转型;储能的快速增加将提高系统的灵活性。2050-2060年则是中国的碳中和期,风光电量占比将达到70%以上,耦合CCUS的气电、生物质电源、储能、需求侧等灵活性资源在电力系统电力电量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新型电力系统将由“源网荷储”四要素拓展为“源网荷储碳数”六要素。报告还表示,新型电力系统应建立在八类技术的发展基础上,包括:发电与并网、输电、配电、用电、储能、数字化、优化调度以及碳排放核算计量。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报告团队的工作,并着重强调了能源转型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核心作用。他寄望此报告能够激发行业的创新活力,为中国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分析参考。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致辞(图片来源: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在致辞中表示,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电力行业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其转型对于达成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贺克斌院士还提出,突破性技术变革是支撑“双碳”转型的重要基石,本报告汇集众多研究团队的智慧,对需要突破的一系列关键技术进行分析,为国家重大研究项目的布局方向提供了参考。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致辞(图片来源: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

会上,来自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的多位专家围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发表了主旨报告。能源基金会战略规划主任傅莎和清洁电力项目主任张永平共同主持本次活动。张永平与各界代表针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有关的政策、市场机制、法律法规等问题进行了圆桌讨论。

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政府部门、智库、研究机构、高校、媒体等共计60余人在现场参会,网络直播在线观看超5000人次。

项目进展
条件检索
 
×

Share to Wechat Moments

二维码加载失败...